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阻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疫情时代下非常有用的医疗科普知识2 [复制链接]

1#

国内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分配不均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一直都是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前文已经何大家基本讲述了现在我们国内所面临的医疗困境,还了解了面对疫情情况下医疗会面临更多的新困难,新挑战。而且还向大家科普了一种在在疫情时代下外出就医的一种好的方法推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后疫情时代下非常有用的医疗小知识(1)》这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主要向大家科普一种急救方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又称海氏腹部冲击法,物理原理简单,是将人体肺部视为一个气球,气管与肺部相连,则将气管视为向气球吹气使用的气球嘴,一旦气管内出现异物,将气管卡住,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此时可利用外力对气球进行挤压,驱使肺部内残留空气移动至上方,并进入气管,从而将卡住异物冲出气管。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历史

BBC称,自从年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发明以来,仅在美国,人们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拯救超过10万人的生命。又因为这种急救法操作时需双臂环抱患者腹部,因此这种急救法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的拥抱”。得益于这种急救方法的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流行歌星雪儿、纽约市前市长埃德·科赫、好莱坞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

操作方法有(1)拍背法,在有人出现被呛现象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为帮被抢者拍背,然而这并非正确拍背法,在此作用下,可能会使被呛异物在气管内进入更深。正确拍背方法为施救者调整孩子呈面朝下趴状,并于操作者膝盖上,操作者一手将孩子头颈托住,另一手使用手掌根部拍打儿童背上的肩胛骨中间位置,共计5-6次,观察孩童是否排出异物。拍背法适用于低于1岁孩童。

(2)压胸法,又称腹部推压法,在超过一岁,且意识清楚的儿童中较为适用,具体操作为,操作者在患者背后站立,使用手臂由患者腋下将患者躯干环抱住,一手握拳,并将拳头大拇指的一侧与腹部中线对准,处于脐部稍上方与剑突尖端下处,使另外一只手则将拳头抱住,持续且快速的推压,持续5-10次,观察孩童是否排出异物,若未排出需重复此过程,指导异物排出为止。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不可用力过猛,以及操作规范,避免引发继发性损伤。

总之,当幼儿气管呛物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法实时急救。此外,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不可在口中含物,在孩子玩耍与哭笑时,不可喂食,一旦出现呕吐,需将头向一侧偏置,避免出现误吸现象。如腹部冲击法未果,患者意识不清,则按以下方法操作:

1.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2.用“舌一下颌”上提法检查口腔:用拇指及食指提起下颌骨,用另一只手手指把异物清除。

3.以压额提颏法,通畅气道。

4.向肺内吹气,进行人工呼吸。若为成功取出异物,调整气道再次向肺内吹气,并施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5.每次人工呼吸前需检查异物是否排出,若未能清除异物,重复心肺复苏,直至清除异物或成功吹气。

这个的原理就是,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假如气嘴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应症

1.异物堵塞气道。呼吸道如有异物,可导致气道受阻或气道肌肉痉挛。尤其是l岁左右的婴幼儿,特别喜欢将东西放入口中,哭闹、说话时易进入呼吸道内导致堵塞。

2.溺水患者,先确认气道梗阻:大声询问患者,并注意患者的双手是否抓在喉头处呈“V”型手势。然后鼓励患者咳嗽。若上述方法无效,用腹部冲击法。儿童方法(1岁~青春期):因儿童身高的原因,可跪、坐在其身后施行腹部冲击法。

要知道,气道异物的急救黄金时间一般只有四到十分钟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很难救回来,即便救回来,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所以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至关重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