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相对来说有更高的概率打呼噜,但这不意味着上了年纪就一定会打呼噜,其实之所以年龄大比较容易打呼噜,可能与肌张力下降有关,如果平时有运动的习惯,体重也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年龄即使大了也未必会打呼噜。
打呼噜有什么危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越来越松弛,这就是所谓的“肌肉张力下降”。再加之睡眠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肌肉自然松弛,舌根软齶后坠,导致上气道塌陷阻塞,人在呼吸时气流无法顺利通过,在堵塞位置形成涡流并带动悬雍垂震动,就形成了我们所听到的呼噜声。
当堵塞比较严重时,气流完全无法通过,则会形成“呼吸暂停”,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
睡眠呼吸暂停会破坏睡眠结构,降低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倦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头昏脑胀等情况。长远来看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高危慢性疾病的诱因。
如何预防呼吸暂停?
我们咽喉部位的肌肉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咽腔周围的软组织都是附着在咽腔周围的肌肉上的,如果肌肉发生了松弛,那么附着在肌肉上的软组织也会发生松弛下坠。
比如说颏舌肌松弛就会导致舌根后坠,下坠的舌根堵塞呼吸道就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打呼噜。
年龄增长会带动全身肌肉张力的下降,咱们咽腔周围的肌肉也不例外,所以为了预防年龄增长导致打呼噜发生,那么首先要控制好体重,不让咽腔与颈部堆积脂肪。其次我们就要保持锻炼,因为锻炼能够预防肌张力的退化,针对咽腔肌肉通过唱歌练声达到锻炼咽喉部位肌肉的目的,也可以嘴里嚼口香糖,不停地用舌头把口香糖在上颚部位摊平,通过这些锻炼来预防打呼噜。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呼吸暂停风险?
目前,多导睡眠监测(PSG)是判断OSAHS的金标准,不过PSG价格还是偏贵的,因此一般建议先做一个STOP-Bang问卷,可以某度搜一下“stop风险测试”,做个STOP-Bang问卷,判断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如果是高风险,医院就诊,做个多导睡眠监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