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近日,医院协会第三医院管理论坛上获悉,由医院(医院)送评的作品《跪地手术两小时彰显医者温度》荣获“最佳拍摄奖”,本作品医院文化“医声医事最美医瞬间”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医院众多医务工作者的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
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动的瞬间,这张获奖照片的背后,也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子和,拍摄者是麻醉手术科护士长李萍。
周三那天张子和正在坐诊,接近12点快下班了,一位抱着3岁大男孩的爸爸急匆匆地闯入诊室,只见孩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有明显喘憋,家长说可能呛过异物,但是不是呛过?呛过什么?家长说不清。张主任凭借他那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孩子主气道异物的可能性大。
据介绍,主气管异物非常可怕。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较大,把气道完全阻塞,就是说气道里面完全堵严了,就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孩子马上会出现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接着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大脑就会严重缺氧,意识丧失,心跳也很快随之就停止了,情况非常紧急。
3岁男童很可能是这种情况,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已经来不及详细做检查了,时间就是生命。张主任马上通知耳鼻喉科病房、麻醉手术科做好准备,急忙抱着孩子来到手术室。绿色通道开启:器械到位,麻醉到位,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实施支气管镜下取物。
但手术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从支气管镜里能看见异物卡在气管的隆突处,堵塞着主气道及左、右两侧支气管。因为异物较大,性质不好判断,张子和主任没敢盲目夹取。有几次,异物钳都紧紧地夹住了异物,但从气道经声门时遇到了阻挡,因为异物太大了,狭小的声门不足以让异物顺利取出。怎么办?如果请外科开胸,也能取出异物,但对孩子来说,创伤就太大了。
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少受损伤,张主任他们决定还是尽量慢慢从声门取出异物。他们屏住呼吸,一次、两次、三次……,一次次的夹取,一次次的因为出声门受阻而未能成功。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呼吸及麻醉医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张主任他们稳定了一下,又认真地再次投入到“战斗”中。
因为手术床的高度及孩子的手术时的体位要求比较特殊,整个手术张子和主任只能选择半跪的姿势。常人或许可以坚持一两分钟,但是医生整个过程中都保持这种姿势不动,还要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现场的手术室护士长李萍不禁拿出手机,抓拍下这感人的一幕。
终于,这一次经过声门时经过旋转,在合适的角度下,异物被顺利地取出了。这时张子和医生及手术室的同事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张主任的腿已经麻木了,坐在地上好一会儿没有起来。
从准备器械,到兄弟科室配合抢救,最后顺利取出异物,历时两个多小时。这时,他们才想起仔细看看取出来的异物,发现“罪魁祸首”竟是个黑呼呼的塑料制品,类似削铅笔的转笔刀的东西。
手术顺利结束了,2点多了,想起下午还有60多个已预约的病人在等待中,从上午八点开始到现在,一口水没喝,一口饭也没吃的张子和主任又投入到紧张的门诊工作当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通讯员王昆宋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