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电我说,春节前他父亲因为肺部感染住院了,老人83岁,感染很严重,已经上了呼吸机了,医生和他商量要做气管切开,他害怕,没答应,回来问我的意见。
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老年人,原来又有基础病,比如糖尿病之类的,或者像这个朋友的父亲,之前是帕金森综合征,但是不严重,进医院前基本上还能自理,但他们如果遇到肺部感染,医生如果提出切气管,一般都是病情危重到一定程度了,最好是遵医嘱,因为如果你不签字,一旦需要急救时再找家属可能已经来不及,更重要的是,很多老人的肺部感染痰很多,甚至因为吸痰不及时而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切开气管一是便于迅速抢救,二是老人自己也会舒服些。同时,他父亲是帕金森,这个病很多会累及到肺部胸部的肌肉,包括咽喉部的肌肉,呼吸功能也会受影响,所以气管切开很可能是必须的。
很多人抵触气管切开,抵触上呼吸机,总觉得这样做了之后就拿不下来了,因为他们看到很多人用了呼吸机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的确是这样的,但是,那不是切气管的问题,更不是呼吸机导致的,只能说,是因为病情危重才用到呼吸机,这么危重的病情确实有救不过来的可能,并不是呼吸机加重了病情,用呼吸机或者切气管,只是病情危重的一个标志,用与不用都一样,病情的危重都是一样的。但如果用得合理,抢救及时得当,很多人仍旧可以恢复,拿掉呼吸机,切开的气管再缝合上,继续生活,因为气管切开本身就不是大手术,伤口也很浅,这个手术本身没有危险,只不过听起来吓人而已。
过去有的人突然间咽喉的悬雍垂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如果身边侥幸有医生,他可能用尖锐的东西,在喉结下面扎开一个破口,为的是让空气不经过已经水肿,“挡路”的悬雍垂,及时进到肺里,避免窒息,这种虽然粗糙但能及时救命的办法,和气管切开的效果类似。
护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