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内刊《援外通讯》刊登了中国驻贝宁经参处撰写的文章《在援外时光里绽放理想之花》,详述了中国纺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简称“中纺对外公司”)贝宁棉花种植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先进事迹,歌颂了肩负着援外使命的任劳任怨、踏实付出、默默奉献的援外人员,为增进中非友好,推进中非合作,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援外时光里绽放理想之花》记援贝宁棉花种植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位于西部非洲的贝宁年生产了近69万吨棉花,一跃成为西非棉花生产的领头羊。棉花,这种需要精心打理的农业产品,成了贝宁人心中的“白色*金”。在贝宁,总计有21.5万个家庭、约多万人从事着与棉花有关的产业并从中受益。棉花出口创汇也占到了出口总收入的45%。这一成就与中国人息息相关。在贝宁北部帕拉库,有一群中国人带着援外的使命,已经扎根于此许多年,这便是中纺对外公司援贝宁棉花种植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组。这个组一共有7名中国人,几年里与贝宁棉农及棉花行业的各级人员,风雨同心,扎扎实实地耕耘着。从我主动“喂”到让他主动“吃”贝宁棉花协会的秘书长虽然头顶着博士的光环以及在法国短期留学培训的经历,但他骨子里非常守旧。在他的眼中,贝宁目前的棉花品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模式已经近乎完美。作为农学博士生,各种先进的理论他其实都懂,但他认为,几十年传承的种植模式和十几年用下来的品种是风险最小的选择。尽管中国试验基地的种植模式的确能够带来产量的大幅增加,但在他看来那或许是偶然现象罢了。所以,某些技术的推广在他这里遇到了阻力。然而,中国的专家却有足够的耐心。项目组长高吉兴利用和他过去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自己精通法语的便利,与他保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同时,从棉花协会下属的全国棉农协会会长以及贝宁棉花发展公司开明而且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战略部经理那里打开了缺口。
▲贝方赴甘肃考察
年下半年,高吉兴利用自己休假的机会,邀请上述人员去了中国。十多天的时间里,他们去了*、甘肃、河北、江苏这些棉花生产或是农业机械大省,考察了许多中国先进的棉花种植机械,亲眼见证了中国令人惊叹的棉花生产及加工技术。通过各种正面和侧面的不懈努力,棉花协会终于同意尝试推广包括机械播种等新的棉花种植技术。
▲贝方考察中国植棉技术
年,贝宁棉花协会非常积极地主动要求从中国采购一套日产70吨的棉花种子生产线,并同时采购大量的棉花播种设备。辛苦终能得回报农业专家初到贝宁时,项目基地曾是贝宁农业部下属的一片被废弃的牧区,灌木丛生、碎石遍地。项目组专家们不辞辛苦,借助中国援助的整地机械,在短短时间内开垦出近亩的良田,使得这里成为贝宁棉花种植机械化的展示基地,连来参观的农业部长都不禁赞叹这里是贝宁最漂亮的棉田。贝宁作为棉花之国,有着近50年的植棉历史,不光是中国,还有巴西、印度、美国、法国等国家也在对他们进行援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小小改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是几十万棉农的耕作习惯和切身利益。中贝双方的专家对此都是慎之又慎。经过种植试验,项目组专家结合中国*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借鉴中国长江流域植棉经验,耐心地在亩试验地上进行着棉花种植试验。
▲农业机械推广-拖拉机
经过努力,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项目共引进近40种、上百台农业机械,大到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整地机和重力耙,小到手推播种机、背负式农药喷雾机。项目组一直致力于在贝宁全国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目前,手推播种机得到了贝宁农业机构的高度认可,正通过贝宁棉花协会在向全国进行推广。同时,项目组还向贝宁棉花协会推广棉种机械化脱绒技术。▲农业机械推广-手推播种机在引进农资方面,经项目组专家精心挑选的N.K.P缓释肥在当地棉花种植上应用效果良好,同贝宁原来使用的化肥相比,该化肥溶解速度相同,但施肥效力持续时间更长,更适合当地雨季雨水较多的气候。
▲轧花考种
在育种实验方面,项目组育种专家从国内引进的25个非转基因良种和24个杂交品种,经过各种实验,其中有3个良种脱颖而出,贝宁棉花研究中心已开始对其中一个品种进行实验,打算今后在贝宁全体棉农中推广。▲育种专家张金龙和帕拉库棉农协会主任交流在技术培训方面,截至目前项目已顺利完成8次培训,总计培训人,涵盖了贝宁自南部博弈贡市、中部帕拉库市及北部康迪市等大部分棉花产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农机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棉花种植过程中的化控和打顶等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训成果显著,无论是贝宁国家农业部部长、各农业机构官员,还是受训人员、各地棉农,都对培训表示满意和赞赏。▲年度棉花机械种植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博弈贡棉花机械种植技术培训班合影在示范种植方面,得益于年产生的良好影响,大部分老合作农户坚持继续与本项目合作,同时亦有更多的新农户前来寻求合作和指导。为此,项目组将示范种植规模扩大到亩,合作农户超过60家,辐射面积从项目组周边村庄延伸至帕拉库市及周边地区。在项目组的指导下,根据11月中旬完成的产量鉴定,年的棉花产量比起年有显著提高,预计可达公斤/亩,而贝宁当地棉花平均产量只有69公斤/亩。中国专家的棉花种植既无偏方,也没有依靠多施化肥,产量差异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械的参与使得许多种植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让种植更加精细化。中国的棉花的专家们非常有信心,随着稳打稳扎地推动机械化精细植棉技术在全国逐渐推广,未来一定能够将整个贝宁的棉花均产提高到公斤/亩。每亩增产30公斤将使全国棉花产量有根本改观。▲植保专家张中良进行植保培训▲栽培专家首小勇讲解打顶技术被解放了的阿赞先生阿赞是一位普通的贝宁棉农,年是他和中国援贝宁棉花种植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合作的第二年。年,他的种植面积为1.5公顷,单产为2吨/公顷,而次年他的种植面积为2公顷,单产达2.8吨/公顷,是合作农户中的典范。▲项目组给优秀棉农发放物资奖励以往种植棉花,阿赞都是一点一点用双手完成所有种植作业,无论是犁地平地、还是播种施肥,都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每当阿赞亲手挖下一个个小孔,播下棉种后,他都腰酸背痛,但也只能对着剩下的繁重工作默默叹息。而自年开始,各种农业机械为阿赞敞开怀抱,平土框可以用来完成平地,圆盘犁犁地又快又好,最令他欣喜的是手推播种机,操作简单、播种精准,株距统一,大大提高了棉花种植效率,让他从噩梦一般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机械犁地▲机械打药在整个种植阶段,项目组不仅提供农机服务方便农户进行种植作业,还一直跟踪监察每块试验田的种植情况,为每块地都制定了专门的条田档案,将各个阶段的种植情况数据化,以便让农户对自己棉田的棉花生长状况了解更深,同时还定期多次对农户们进行技术理论培训,中方专家们无私地将栽培、育种、植保等知识和技术倾囊相授。阿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了陇上精量播种的优点,明白了化学调控棉花生长的作用,了解了定苗打顶等种植技巧的重要性。而当他将这些技术理论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棉田上之后,棉花产量也就显而易见地提高了。
▲阿赞和他的棉田
自己获得成功之后,阿赞还将本项目推荐给周围的朋友,他说:“我希望这个项目也可以帮到我的朋友,让他们也能和我一样,种好棉花多挣钱。另外,我还有一个打算。”阿赞诚恳地说道:“明年我想要种4公顷,更加熟练地运用你们教我的知识和技术来种植棉花,努力把产量提高到3吨/公顷。”
文章来源:中纺对外公司中国恒天
◆◆◆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兴华路25号M+产业小镇5座6楼
欢迎光临公司洽谈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